目录
唐朝开元十二年,时年24岁的李白,正式离开四川老家,开始游历四方。
那个年代,没有高速,也没有铁路,只有水路最为方便: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
开元十三年,李白正式到达湖北江夏,在这里,他第一次见到了名闻天下的黄鹤楼。
望着浩浩荡荡的长江,还有气象万千的龟山和蛇山,李白顿时就来了兴致,他在酒家饮至半酣之后,便拉着友人高适,要上黄鹤楼题诗一首!
青年时的李白,自负才气纵横,想要挑战黄鹤楼古今最有名的题诗。在店小二的引领之下,他被带到了一位新科进士的诗词面前。
这是崔颢所写下,他比李白还要小三岁,但是19岁就高中进士了,是当世有名的大才子。
原本,李白还踌躇满志,但是,当他读到下面这首诗之后,瞬间就变了脸色:
黄鹤楼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馀黄鹤楼。
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日暮乡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当时,李白与高适的震惊之情,被《长安三万里》完整的复刻了下来。
崔颢的压迫感
这首《黄鹤楼》,后来被称赞为唐诗的七律之首,能与之比肩的,大概只有杜甫晚年所写的《登高》了。
它到底好在哪里?
首先是开篇三句,就全部带上了黄鹤,都知道古诗词是最忌讳重复的,但是崔颢用起来,却一点都不突兀。
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馀黄鹤楼”,第一句就是古今对照,同时,还巧妙的加入了黄鹤楼的神秘传说,这样不光点了题,更加让人浮想联翩。
“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”,
这一句令人拍案叫绝,高适直接两眼放光地赞了一个字:妙!
确实太妙了,当年的黄鹤一去不返,惟有天上的白云,上千年以来都空悠悠地飘荡在人间,读到这里,一股巨大的苍凉情怀扑面而来。
最后两句落到工整的实景对仗,“日暮乡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”,瞬间将游子心中的忧愁,放逐到烟波浩渺的长江之上,无穷无尽,令人拍案叫绝。
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!”
李白是第一次感到为难:意境都被写完了,后面的不高上半截,都会被压下去。崔颢这首诗,看着很简单,写实不华丽,但是浑然天成,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。
唐诗,从来都是胜在意境美……
李白的追赶
作为诗仙,李白绝对不服气,他在黄鹤楼前立誓:一定要写出一篇压倒古今诗人的诗来!
几年之后,他的好朋友孟浩然从江夏登船,要去往扬州。李白与他分别之后,趁着巨大的离愁别绪,提笔写下了:
送孟浩然之广陵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这一首,同样是千古名篇,不光情真意切,尤其是最后一句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,一幅气势雄浑的壮丽画面扑面而来,令人无比的震撼。
但是,从总体的意境比起来,仍然没有崔颢的黄鹤楼深远。
自此,李白一发不可收拾,他接连写下了十多首关于黄鹤楼的诗,比较有名的有:
江夏送友人
雪点翠云裘,送君黄鹤楼。
黄鹤振玉羽,西飞帝王州。
凤无琅玕实,何以赠远游?
徘徊相顾影,泪下汉江流。
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
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。
手持绿玉杖,朝别黄鹤楼。
峨眉山月歌
月出峨眉照沧海,与人万里长相随。
黄鹤楼前月华白,此中忽见峨眉客。
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
一为迁客去长沙,西望长安不见家。
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
醉后答丁十八
黄鹤高楼已捶碎,黄鹤仙人无所依。
黄鹤上天诉玉帝,却放黄鹤江南归。
神明太守再雕饰,新图粉壁还芳菲。
一州笑我为狂客,少年往往来相讥。
君平帘下谁家子?云是辽东丁令威。
作诗调我惊逸兴,白云绕笔窗前飞。
待取明朝酒醒罢,与君烂漫寻春晖。
……
可以看出来,李白真的是尽力了,他的醉后答丁十八,开篇连用四个黄鹤,比崔颢还要多一只,可惜,这离超越还差得很远……
写在最后
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,直到20多年以后,历经了唐玄宗召见,贵妃捧砚,力士脱靴,最后却急流勇退的李太白,终于有了更高的人生领悟,他在金陵提笔写下了:
登金陵凤凰台
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
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
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
可以看出,风格是模仿《黄鹤楼》,但是这首诗,李白写出了独一无二的味道,它和黄鹤楼一样,都成了登高感怀的千古名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