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诗 宋词 元曲-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后面是什么

宋词名篇 41 人围观过
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”,这一文学发展的排序在我国由来已久。总体而言,其趋势是愈发通俗易懂,更贴近大众的内心世界。


诗,因其格律、格式、韵脚等诸多限制,无疑是一种精英文学。相较之下,词则显得简单不少,而曲和小说更是越来越简易、直白。词,作
为文学史上的重要转折,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。
唐诗 宋词 元曲-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后面是什么 第1张

在宋朝,能作词是文学家的必备技能,但会作词的人未必都是专业的文学家。甚至有些人创作的词,在世人眼中显得有些不合时宜。比如,
一位本应清心寡欲的和尚,却创作出了一首写给情人的情词。
北宋神宗年间,江西的一座寺院里,有个身世可怜的小和尚。
这小和尚原是宜丰人,姓喻,自幼家境贫寒,一贫如洗。十四岁时,父母因重病无钱医治,相继离世,孤苦无依的他只能进入当地寺庙,成
为一名小和尚。
唐诗 宋词 元曲-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后面是什么 第2张

然而,由于年纪尚小,寺庙也不宽裕,寺中长老并未给他起正式的法号,只是让他做些杂活。寺里僧人用餐后若有剩余,才给他一口,没有
的话,小和尚就得挨饿。
时间一长,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小和尚难以忍受,便在挨饿时到山下县衙给官差干活,混口饭吃。
官差们见这孩子着实可怜,也未驱赶他,有活就让他干。就这样,小和尚成了县衙里非正式的小吏,类似临时工。但不管怎样,总算能填饱
肚子,而且在县衙待久了,小和尚竟学会了认字写字。
唐诗 宋词 元曲-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后面是什么 第3张
有一天,小和尚刚到县衙,就发现整个衙门焕然一新。一打听,原来是京城有大人前来巡视,来者正是大名鼎鼎的黄庭坚。
黄庭坚巡查期间,仔细查看了衙门的各个部门,自然也注意到了身着僧衣却在衙门的小和尚。黄庭坚心生好奇,了解小和尚的身世后,心生
怜悯,有意提携他。这次,黄庭坚在衙门停留了近一个月,对小和尚教导颇多,为他打开了全新的世界。临走时,还直言小和尚日后若到京
城,可去找他。
小和尚十九岁时,寺院打发他出去游方化缘,实际上就是赶他走。小和尚明白这点,便动身前往京城。
到了京城,他挂靠在天王寺,并在此正式剃度出家。但在宋代,出家为僧并非剃个光头就行,需要衙门发放度牒,即 “僧人证”,每个僧
人都要持证上岗,才算真正出家。
然而,“僧人证” 并非随意发放,因为正式出家的僧人享有诸多 “特权”,就像《水浒传》中鲁达为逃避罪责。
而上五台山出家。这种情况在多地都真实存在,所以衙门对度牒的发放有严格审核标准。
这可急坏了小和尚,没有度牒,自己不还是个 “临时和尚” 吗?
所幸天无绝人之路,小和尚在天王寺的日子里,因照顾患病的和尚,结识了法号惠洪的师兄。这位师兄身患重病,自觉时日无多,见只有小
和尚愿意照顾自己,十分感动。得知小和尚因没有度牒烦恼,便将自己的度牒送给他。小和尚又惊又喜。师兄洒脱地说:“人死如灯灭,不必
在意身外之物,我死后你把我火化,以后你就是惠洪。”小和尚感激涕零,在师兄去世后火化了他,拿了度牒,从此成为惠洪禅师。
有了身份的惠洪不敢在京城久留,匆匆与黄庭坚见了一面后,便外出游历。四年后,他在庐山开始清修,也正是在这几年,惠洪对诗词创作
有了独特体悟,开始进行创作。就在此时,他的一首《上元宿百丈》流传开来:“上元独宿寒岩寺,卧看篝灯映薄纱。夜久雪猿啼岳顶,梦回
清月在梅花。十分春瘦缘何事,一掬归心未到家。却忆少年行乐处,软红香雾喷京华。
”显然,这是惠洪在上元节夜宿寒岩寺时,因深夜听到猿啼而有感而发。此诗最能触动人心的,是颈联 “十分春瘦缘何事,一掬归心未到家”。
和尚并非毫无情感,他们也曾有父母亲人,也经历过爱恨情仇。惠洪的直白表达,瞬间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。但更令人好奇的,是诗的尾
联 “却忆少年行乐处,软红香雾喷京华”。
惠洪自幼贫困,出家之路曲折,他何时有过 “软红香雾喷京华” 的生活呢?对于此句,人们只能猜测,这是惠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若家境良
好,自己是否也能过上那样的生活?看来这惠洪内心并非完全平静。由此,惠洪得了个 “浪子和尚” 的绰号。但可惜,惠洪期待的美好生活未
来临,牢狱之灾却先到了。
在庐山修行五年后,二十九岁的惠洪下山游历,先后到了衡山、江南等地,并在金陵清凉寺挂单。然而,在检查度牒时,僧人发现惠洪与度
牒上的年龄不符,深入调查后,惠洪冒用他人度牒之事败露。冒用度牒,这无疑是 “违法犯罪”,惠洪因此入狱一年,
度牒也被没收,被要求还俗回家。但此时的惠洪,在佛法和诗词中已领悟到人生真谛,他似乎有了新的感悟,虽难以言明,却深知自己已离
不开佛门。惠洪几经周折,又来到京城。
唐诗 宋词 元曲-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后面是什么 第4张
经黄庭坚引荐,结识了当时的宰相张商英和枢密使郭天信。二人与惠洪交流后,被他的佛法和文学造诣所折服。在二人担保下,惠洪再次出
家,并获 “宝觉圆明禅师” 的名号,但向他人介绍时,惠洪仍称自己法号惠洪。名字不过是个代号,关键是要认清自我。惠洪安定下来后,专
心参禅修行,创作的诗词也会与黄庭坚等好友分享,倒也悠然自得。但这种自由的生活很快被打破。
宋徽宗崇宁二年,与黄庭坚不和的赵廷之、陈举等大臣,将黄庭坚以往所作诗文搜罗出来。一番搜寻后,从《承天院塔记》中挑出 “则
蝗旱水溢或疾疫连数十州… 非人力所能胜者邪” 等句子,硬说黄庭坚 “幸灾谤国”,最终黄庭坚被贬谪至宜州。惠洪得知好友受难,悲痛万
分,急忙追赶,最终在湘江边追上即将过江的黄庭坚。当时天降大雨,黄庭坚的流放被迫暂停,两位老友在湘江边共处一月。分别时,黄庭
坚感慨万千,作《赠惠洪》一诗,以表友情:“吾年六十子方半,槁项顶螺忘岁年。韵胜不减秦少觌,气爽绝类徐师川。不肯低头拾卿相,又
能落笔生云烟。脱却衲衫著蓑笠,来佐涪翁刺钓船。”诗中,黄庭坚既怀念二人年龄相差一倍的过往情谊,又称赞惠洪的诗词才华不逊于秦观
的弟弟秦少觌和自己的外甥徐师川,其中的关怀之情,令人动容。在黄庭坚到达宜州后不久,其兄黄大临得知弟弟被流放的消息,忧心忡
忡,为弟弟写了一阕《青玉案》表达关心。黄庭坚看到兄长的词作后,也和了一阕《青玉案》回应。后来这两阕词传到京城,惠洪读后被黄
庭坚的兄弟情深深打动,也写了一阕《青玉案》与黄氏兄弟唱和,此词就此流传:“绿槐烟柳长亭路。恨取次、分离去。日永如年愁难度。高
城回首,暮云遮尽,目断人何处。解鞍旅舍天将暮。暗忆叮咛千万句。一寸柔肠情几许。薄衾孤枕,梦回人静,侵晓潇潇雨。”
你我在长亭槐柳旁分别,从此我便度日如年。登高远望,却不见你的身影。深夜在旅店中,总是回想起你的叮嘱。相思之情满溢,在梦中也
是你,只能望着窗外小雨暗自悲伤。在这阕词中,惠洪借景抒情,通篇弥漫着浓郁的相思之情,各种意象,尽显婉转哀怨之美,相思之情缠
绵不绝。而且,这相思显然是男女之间的情感。这就有趣了,堂堂惠洪禅师,一个和尚,为何在与黄庭坚兄弟唱和的词中流露出男女相思之
情呢?从文学角度看,此词的确出色。但从他和尚的身份来说,这样写合适吗?后人只能猜测,或许惠洪年轻时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,或许
是借为黄庭坚兄弟唱和之机,抒发自己的心意。不到两年,黄庭坚病逝于宜州,惠洪闻之落泪。到了政和元年,惠洪自己的磨难又来临。
这一年,张商英、郭天信被贬,朋党之争再度爆发,惠洪被算作张商英一党,发配至海南,两年后才被放回。两年后,又被算成张怀素一
党,被关进监狱,正要被流放时,恰逢大赦天下,才逃过一劫。此后,惠洪再度潜心修佛,并系统提出 “文字禅” 的修行方式,即以诗文抒发
禅意,从中参悟佛法。


南宋建立一年后,惠洪圆寂。他留下的《石门文字禅》《冷斋夜话》等文学作品,成为文学史上的珍宝,供后人学习。


  ◉内容作者: 本文内容以及文件均来自互联网搜集整理,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相关推荐: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