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学的长河中,宋词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。人们熟知宋词之名,它兴于唐,盛于宋,不过其最早的萌芽实则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朝梁
代,在唐代逐步成型,至宋代达到了盛行的高峰,宋代文人的妙笔将其推向了无可比拟的高度,这才让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被牢牢地冠上了
“宋词” 的称号。
从本质上来说,词是一种音乐文学,也是诗歌的一种别样呈现。它的起源与诗歌相近,最初都是配合着音乐进行歌唱的。由于要与曲调完美
契合,歌词的长度就得随着曲调的起伏而灵活变动,这就形成了它长短不一的独特风貌。正因为它与音乐紧密相连,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
歌词,所以它也被赋予了 “曲子词” 或者 “曲词” 这样的别称,此外,还有长短句、乐章、乐府、诗余、琴趣等多样的叫法。
到了明代,大文豪徐师曾对词这种文体的特点进行了精妙的总结,归纳为 “调有定格,句有定数,字有定声”。用现代的眼光来看,这其中包
含着三层深意:
其一,宋词在结构上通常呈现为两阙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“上阙” 与 “下阕”(或者也可称作上片和下片)。当然,三阙及以上的情况较为少
见,仅有一阙的也不多见。这种结构上的划分,就像是给宋词搭建了一个特殊的舞台,让情感的表达能够在不同的层面上展开。
其二,每一首词都有且仅有一个词牌。词牌可以理解为词的 “基因图谱”,它规定了词的格式,涵盖了字数的多少、声韵的平仄、句子的长短
以及格式等诸多方面。这就好比是给词人提供了一个模具,词人需要按照这个模具的形状和规格,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填充进去。在宋代,
有些文人墨客为了更清晰地传达词的含义,会在词牌之下另拟题目,或者直接写上一段简洁的序言,这就像是给词加上了一把解读的钥匙。
其三,宋词在声韵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则。每一个字的平仄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,而且不同的词牌对于平仄的要求各不相同。这种严格的
声韵规定,就像是给宋词穿上了一件精致的韵律外衣,让它在诵读时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音乐美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