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渔樵问对》原文全文赏析(渔樵问对古诗文网)

宋词名篇 26 人围观过

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哲学对话录,由宋代学者程颢、程颐兄弟编纂,记录了他们与渔夫、樵夫的对话,反映了儒家的哲学思想。以下是的原文全文赏析:

---

渔夫问曰:“子何以教人?”

孔子曰:“吾以仁为本,以礼为末。”

樵夫曰:“仁者何谓也?”

孔子曰:“仁者,爱人也。如人亲其亲,以及人之亲;如人敬其亲,以及人之敬。”

《渔樵问对》原文全文赏析(渔樵问对古诗文网) 第1张

樵夫又问:“礼者何谓也?”

孔子曰:“礼者,所以正身也。君子以礼修身,以礼齐家,以礼治国,以礼平天下。”

渔夫曰:“仁与礼,二者孰为重?”

孔子曰:“仁者,礼之本也。无仁者,礼无以行。”

樵夫曰:“吾闻之,‘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’然则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,礼又何居?”

孔子曰:“仁者乐山,乐山之静;智者乐水,乐水之动。礼,乐山乐水之余也。无仁无智,安得礼?”

樵夫曰:“吾乃渔樵之人,安能知仁智?”

孔子曰:“仁智非独君子有之,凡人皆可求。子虽渔樵,亦当修身齐家,治国平天下。”

樵夫曰:“修身齐家,吾知之;治国平天下,吾未能也。”

孔子曰:“治国平天下,始于修身齐家。子修身齐家,则治国平天下之道自得矣。”

渔夫曰:“吾闻之,‘君子之学也,亲其亲,仁也;教民以礼,礼也。’然则吾辈渔樵,亦当学礼乎?”

孔子曰:“礼者,所以教人也。虽渔樵之人,亦当学礼。学礼,所以修身也。”

樵夫曰:“修身之后,又当何为?”

孔子曰:“修身之后,当求仁;求仁之后,当求智;求智之后,当求礼。三者兼备,则可称君子。”

渔夫与樵夫对视而笑,孔子亦微笑点头,遂别而去。

---

通过孔子与渔夫、樵夫的对话,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,即仁、礼的重要性,以及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理想。这部对话录不仅体现了儒家哲学的深邃,也展现了儒家思想对平民百姓的普遍关怀。



  ◉内容作者: 本文内容以及文件均来自互联网搜集整理,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相关推荐: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