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首著名诗词,由伟大的革命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。这首诗词以其激昂的情感、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,成为了一首传颂千古的佳作。
在中,毛泽东以长沙的自然风光为背景,抒发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。以下是诗词全文及简要解读:
沁园春·长沙
毛泽东
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头。
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;
漫江碧透,百舸争流。
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万类霜天竞自由。
携来百侣曾游,忆往昔峥嵘岁月稠。
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;
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。
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
曾记否,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?
这首诗词的开篇“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头。”描绘了长沙秋天的景色,寒秋的独立,湘江北去的壮阔,橘子洲头的静谧,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远的感觉。
“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;漫江碧透,百舸争流。”通过对比手法,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山色和水色,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。
“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万类霜天竞自由。”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,将鹰和鱼的行为拟人化,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活力和自由的精神。
接下来,“携来百侣曾游,忆往昔峥嵘岁月稠。”毛泽东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革命经历,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。
“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;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。”这一句赞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,他们意气风发,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气概。
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”这里毛泽东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的执着追求,即使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下,也要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努力。
“曾记否,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?”以激昂的语气结束,既是对过去的回顾,也是对未来的展望,表达了毛泽东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。
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词句,成为了一首不朽的诗篇,它不仅展现了毛泽东的革命热情和坚定信念,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