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潭印月出自哪首诗-月夜映的诗意之美

唐诗三百首 44 人围观过

三潭印月出自哪首诗

三潭印月出自宋朝王镃的《三潭印月》。原文为:草满咸平古屋基,梅花几度换横枝。黄昏若看一潭月,不出林逋两句诗。三潭印月在浙江杭州市西湖,为西湖十景之一。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·孤山三堤胜迹》:“相传湖中有三潭,深不可测,西湖十景所谓‘三潭印月’者是也。故建三塔以镇之。”

搜集关于树的古诗名句

1.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(曹操:《观沧海》)
2.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(孟浩然:《过故人庄》)
3.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(贾岛:《题李凝幽居》)
4.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(贺知章:《咏柳》)
5.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(岑参:(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)
6.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(崔颢:《黄鹤楼》)
7.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(刘禹锡: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)
8.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。(杨万里:《小池》)
9.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。(马致远:《天净沙•秋思》)
10.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(晏殊:《蝶恋花》)
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-----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
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-----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茅檐长扫静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-----王安石〈书湖阴先生壁〉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------曹操《观沧海》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------崔颢《黄鹤楼》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-----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
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//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----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
高者挂罥长林梢,下者飘转沉塘坳。------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。------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
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
簌簌衣襟落枣花,村南村北响缫车,牛衣古柳买黄瓜。--------苏轼《浣溪沙》
天官动将星,汉地柳条青。 王维《送赵都督赴代州》

求5句带“月”的诗句
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.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.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.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.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.

水是怎样分布在地球上

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化合物.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,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13亿8600万千米立方,其中96.5%分布在海洋,淡水只有3500千米立方左右.若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冠,以及分布在盐碱湖和内海的水量,陆地上谈水湖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 1% .
----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体总量
降落到地上的雨、雪水,2 / 3 左右为植物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,可供人们用于生活、生产的淡水资源每人每年约一万立方米.但是,由于地球上人口分布与淡水资源分布不成比例,加上水资源污染和使用过程中的浪费,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淡水资源紧张的情况,不少国家和地区不惜成本昂贵,设立海水淡化装置或采取其它措施来缓和淡水供应矛盾.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,人们对淡水的需求不断增加,不久的将来,淡水资源紧缺将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.
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,拥有水资源的数量差别很大.按水资源量大小排队,前几名依次是:巴西、俄罗斯、加拿大、美国、印度尼西亚、、印度.若按人口平均,就是另一种结果了.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/4.
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、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,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,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,但是我国人口众多,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,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,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/4,在世界排第110位(按149个国家统计,统一采用联合国1990年人口统计结果),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.下表是我国水资源总量统计结果:
关于水的古诗
《鄂州南楼书事》   宋-黄庭坚   四顾山光接水光,  凭栏十里芰荷香.  清风明月无人管,  并作南楼一味凉.  1.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.所谓,在水一方.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.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.  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.所谓,在水之湄.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.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.  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.所谓,在水之渓.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.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.  (《诗经·蒹葭》)   2.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.  (曹操:

请问,中秋月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

夜幕降临,云气收尽,天地间充满了寒气,银河流泻无声,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,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.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,月光多为风云所掩,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,真是难得啊!可明年的中秋,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?



  ◉内容作者: 本文内容以及文件均来自互联网搜集整理,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相关推荐: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