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,有九首古诗词如璀璨明珠般闪耀,它们被后人用来歌颂赞美老师。或许很多人对其中的一两句耳熟能详,但却很少有人能完整记全全诗。那么,你又记得多少呢?
1.《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》(唐・白居易)
绿野堂中占物华,众人皆指令公家。
令公桃李满天下,堂前何必再种花。
绿野堂建成后,仿佛占据了世间万物的精华。路人纷纷指向这座宅子,称其是裴令公的居所。裴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,就如同那绚烂的桃李一般,在各个角落绽放光彩。他的声名远扬,又何须在堂前特意种花来增添美景呢?此诗以桃李喻学生,生动地展现了老师教育成果的丰硕,以及其芳名远播的影响力。
2.《春夜喜雨》(唐・杜甫)
好雨知时节,春至乃发生。
随风潜入夜,默默润无声。
野径云皆暗,江船火独明。
晓看红湿处,锦官花满城。
那及时的春雨,仿佛知晓时节的更替,在春天来临之际,伴随着春风,在夜晚悄然飘落。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,就如同老师对学生的教诲一般。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惑时,老师如这春雨般,以温柔细腻的方式,给予引导和鼓励,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如沐春风。
3.《蜂》(唐・罗隐)
不论平地与山巅,风光尽被蜂占全。
采得百花成蜜后,辛勤为谁甜人间?
蜜蜂无论在平坦的大地,还是在高耸的山尖,只要有鲜花盛开的地方,就有它们忙碌的身影。它们不辞辛劳地采集百花,酿成甜蜜的蜂蜜。这正如老师的无私奉献,为了培养学生,他们辛勤付出,默默耕耘,从不知疲倦。老师就像蜜蜂一样,为了学生的成长,付出了无数的心血。
4.《新竹》(清・郑燮)
新竹高于旧竹枝,皆因老干力扶持。
来年又有新苗长,十丈龙孙绕凤池。
新生的竹子总是比旧竹更加挺拔高耸,这全靠老竹的支撑与滋养。等到明年,又会有新的竹子茁壮成长,那时,郁郁葱葱的竹子将会环绕着凤池。这首诗以新竹喻学生,老竹喻老师,深刻地体现了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,他们如同老竹一般,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。
5.《无题》(唐・李商隐)
相见不易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晓镜但愁云鬓改,夜吟应觉月光寒。
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。
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 这句诗,原本是描写男女之间的离别之苦,但后来却被广泛用来形容老师的奉献精神。老师就像春蚕,一直吐丝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;又如同蜡烛,燃烧自己,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。他们为了教育事业,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。
6.《己亥杂诗・浩荡离愁白日斜》(清・龚自珍)
浩荡离愁白日沉,吟鞭东指向天涯。
落红并非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诗人怀着浩荡的离愁,在白日西斜时,挥动马鞭,指向天涯。那飘落的花瓣并非无情之物,即使化作春泥,也会继续呵护花朵的成长。这就如同老师,即使离开了教学岗位,依然心系学生,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,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。
7.《远师》(唐・白居易)
东宫有庶子,南寺远禅师。
何处能相见,心宁无俗思。
在朝廷中任职的诗人,与南寺的禅师相隔甚远。但每次想起禅师,心中便会感到无比宁静。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呢?或许只有当自己心中没有世俗杂念的时候吧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老师的思念之情,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和影响。
8.《咏怀古迹五首・其二》(唐・杜甫)
深知宋玉悲,儒雅亦吾师。
怅望千秋泪,萧条不同时。
江山旧宅在,文藻空留世。
楚宫皆泯灭,至今人犹疑。
诗人对宋玉的身世遭遇深感同情,同时也被宋玉的风流儒雅所折服,将其视为自己的老师。这里的 “师”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,而是指宋玉的精神和作品对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成为了他学习的榜样。
9.《酬问师》(唐・刘商)
虚空似无处,澄澈如琉璃。
诗境何人达,禅心胜诗奇。
这首诗通过对虚空和琉璃的描绘,营造出一种空灵、纯净的意境。老师的学识就如同广阔的虚空,难以捉摸却又无处不在;老师的心境就像纯净的琉璃,透明而又宁静。“诗境何人达,禅心胜诗奇” 这句诗则暗示了老师的境界之高,常人难以企及,只有不断学习和感悟,才能领略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智慧。
人生中的相遇总是短暂的,与老师的相逢更是如此。校园中的花开花落,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和学生的成长。老师的教育之恩,如同春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,学生们也将永远铭记这份恩情。